中國國內太陽能出口不振 內需市場成新動能
來源:本站 時間:2012-04-14
核心提示:面對產能過剩、國際市場萎縮、美國商務部的雙反調查等問題,中國國內太陽能產業過度依賴出口訂單、內需嚴重不足的弊病,也隨之浮上臺面,于是開拓內需市場,就成了中國國內業者最佳的自救之道。 面對產能過剩、國際市場萎縮、美國商務部的雙反調查等問題,中國國內太陽能產業過度依賴出口訂單、內需嚴重不足的弊病,也隨之浮上臺面,于是開拓內需市場,就成了中國國內業者最佳的自救之道。
中國國內財政部不久前頒布《關于做好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正式開啟第4期屋頂并網發電工程,而國家能源局也在2011年底上調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目標,將2015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訂為15GWp,較前期計畫增加50%。近來歐洲各國政府陸續公布刪減太陽能補貼政策,反觀中國國內招標項目與相關政策卻是一個接一個,凸顯了市場重心由西方向亞洲地區移轉的趨勢。
Bank Sarasin也看好中國國內內需市場的成長潛能,該銀行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歐洲太陽能需求正在走下坡,預計2011~2015年間市場規模每年將縮水5%,但受到中國國內等新興國家的推動,2012年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仍會增長20%,且2015年之前的平均年增長率將達18%。
業界專家指出,要啟動中國國內內需市場有兩個方法,第1個是自建發電廠,一方面投資報酬率較高,另一方面又可大量拉抬太陽能電池面板銷售,為模塊制造業者提供穩定的訂單來源;第2個則是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屋頂發電的優點是無須占用土地資源,且住戶用電尖峰時間正好是日照最充足、發電量最高的時候,或能有效紓解城市用電緊張。據了解,中國國內屋頂建筑總面積粗略估算約為100億平方公尺,只要有1%的屋頂能夠用來發電,每年就可提供500億度的電能。
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崔容強所長認為,中國國內當局雖然已經把太陽能產業正式納入國家能源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但日本、德國、美國等先進國家早就將太陽能視為重要能源儲備戰略之一,相較之下,中國國內對于太陽能應用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他認為,因為中央政府內沒有專門機構可以針對產學研的一體化發展做出全盤考慮,才會造成中國國內太陽能產品研發與應用的力度之間發生脫節現象。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則表示,中國國內太陽能產業要想持續向上發展,就必須改變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單一策略,加速技術創新,同時大力挖掘國內市場,吸收消化快速增長的產能。